每日精选:重笔描绘“数实融合”新“津”彩
2023-05-22 17:09:5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河南热线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建华、邵香云、李亭、郭方达

五月的渤海湾畔,天津成功举办第七次世界智能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继续深度谋划“以会兴业、以业引才”。

前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共签署702项合作协议,协议投资额达5438亿元,可谓收获良多。本届世界智能大会吸引492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再创新高;期间共签约重点项目98个,协议总金额约815亿元。


(资料图)

从“老重机”到“新基建”,从传统制造到“智慧工厂”,从核心突破到全面开花,华为北方总部、360集团总部、麒麟总部、腾讯全国最大IDC数据中心、科大讯飞北方声谷相继落户……如今,在天津,一个个数字智能项目厚植扎根,一项项智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一群群数字经济主体茁壮成长,一家家传统工业企业“智造”转型。

世界智能大会已经成为见证国家重大战略和人类科技发展在津沽大地生动实践的一扇窗口,从中可窥见一幅壮阔的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从“老重机”到“新基建”,打通信息“大动脉”

尚未进入厂区,灰色外墙上一幅象征志在千里的巨大鲲形彩绘率先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刚投入使用的数据中心。

听着机房里传出的轻微嗡鸣声,看着屏幕上跃动的行行数据,很难想象这家三年多前成立的数据运营公司,其基础竟然是有数十年历史的全国八大重型机械厂之一。

“钢铁产能过剩,环保压力陡增,企业必须转型。”江天数据总经理张健说。在政策指引下,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运营经验,这家企业将发展靶心定在了数字产业。

在各方支持下,钢铁产能整体退出,新项目加快上马。在北辰区,江天数据规划了260亩数据中心产业园,将分期建设8栋绿色节能的巨型数据中心,可部署多达4万台标准机柜。这个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涅槃新生”。

从“老重机”到“新基建”,其背后既有企业壮士断腕的“重启”决心,也有天津创新驱动的生态塑造。

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经济,“算力”即创新力、即生产力。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数据中心发挥着“中枢大脑”作用。近年来,天津市全力构筑“新基建”,畅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其制定的《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引导数据中心合理布局、集中建设。

市场化推动、立体式统筹、清单化管理、保姆式服务……一批批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关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天津的一系列数据最为直观:已建成5G基站5.52万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光网”城市;已投产数据中心34个,已投用标准机架5.2万台,另外,还有在建、拟建数据中心15个,总规模达52.1万台标准机架。

信息“大动脉”打通了,算力就能像血液一样便捷流淌,数据要素的潜力就能充分释放。

位于河北区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天津市携手华为共同建设的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整体规划300P算力(1P算力代表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2022年底首批100P算力上线即满载。

“通过为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科研成果加快转化,落地为产品和服务。”河北区合作交流办主任贾龙说。

天津大学孵化的“海河·谛听”言语交互意图深度理解大模型项目,就看中了这里的算力资源和产业定位,并落地河北区。

“大模型的运行需要大量算力支持,我们与当地的产业契合度、政策匹配度也非常高,相信很快能迈入大规模商用新阶段。”负责该项目的慧言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龙标说。

“为畅通信息‘大动脉’,我们将继续打造‘信芯器端算’全产业链,构建‘云网智联用’数字化生态体系,赋能千行百业。”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

从核心突破到全面开花,释放自主创新活力

位于滨海高新区的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展厅内,一面由600余项专利证书铺成的专利墙分外醒目。“这是我们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成绩单,它还会不断增长。”麒麟软件副总裁全龙说。

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一支核心力量,麒麟操作系统已连续11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份额第一,银河麒麟操作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在党政、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的应用。

这是天津抢占信创产业高地的一个缩影。“我们举全市之力,将信创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第一产业链。”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长周胜昔说。

组建信创海河实验室与企业携手攻关关键核心技术;部署“天河一号”“天河三号”两大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系统;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取得重大突破……天津坚定树立把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和信心。

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促应用创新。周胜昔说,围绕项目扶持、人才引进、资金保障、试点示范等方面,天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利用人脸识别进行课堂点名、精准判断学生上课状态……这样的智能课堂,通过一块装上“大脑”的摄像头就能实现。“摄像头不再仅仅是‘眼睛’。”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铄说,“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帮助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从何而来?人才是关键。在天地伟业总部研究院内,活跃着近千名科研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近一半。“我们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900余项。”这一成绩令刘铄颇为自豪。

同样专注研发的还有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30%,申请发明专利近200项。“2022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亿元,这个数字还在稳步增长。”公司董事长杨晖说。

随着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劳动者对保险缴纳、收入结算等线上服务提出需求。新业态催生新机遇,目前,云账户已服务超过8000万灵活用工用户。

一个个企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天津市信创、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2022年,天津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到140亿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滨海新区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00余家,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位于津南区的海棠众创大街,引进阿里云创新中心、智创工坊等11个创新孵化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企业落户……

“聚力发挥智能科技产业的引领赋能作用,天津将持续巩固电子信息、软件等优势产业,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周胜昔说。

从传统制造到“智慧工厂”,赋能“老树”开新花

在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生产车间里,中药提取物液体通过高频振动技术,像一条条细线匀速滴入冷媒中——这是天士力自主研发的第五代超高速滴丸机,每分钟可以生产7万粒大小一致、重量相同的滴丸。

“这是现代中药智能制造的缩影。”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永宏说,“滴丸的生产过程中,有2100个传感器采集数据,确保每粒滴丸的高品质。”

依靠智能科技,天士力建成了中药提取、固体制剂、冻干粉针3个智能车间,实现了6个中药大品种制造技术升级,年度药材处理量提升390%,万元产值能耗降低51%。

这样的智慧工厂在天津越来越多。为加快智造赋能,天津出台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安排资金近百亿元,累计支持项目近3000个,已建成200余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龙头企业智能转型如火如荼,但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转型能力,如何拥抱数字化浪潮?

成立于2005年的天津奥博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使用十余年已然老化的ERP系统,公司总经理尚晓东坚定地选择上“云”。“这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产在线、管理在线,甚至连接外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

拿定主意后,奥博特与华为云成功“牵手”。“以‘云’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将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华为云天津总经理林志勇说。

为推动企业上“云”,天津拿出“真金白银”,对工业互联网市级示范项目给予200万元以内资助,对上“云”工业企业给予50万元以内资金支持,重点培育了中汽数据、新天钢等2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位于西青区的中汽数据有限公司,面向汽车研发领域打造了工业互联网App集成开发平台。“一系列政策坚定了我们建设工业互联网的信心,推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总经理冯屹说。

位于河东区的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并为行业企业提供检测认证等综合服务。

“我们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诊断和相关技术服务,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培健说。

在龙头的带动下,河东区帅超科技园聚集了100多家电气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利用核心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开放的行业生态,创业项目孵化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加快。”帅超科技园总经理庞智说。

政策效果显而易见。如今,天津上“云”工业企业已突破万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累计达1400余家,两化融合指数达107.6,位居全国前列。

出台智能科技产业“1+10”行动方案,设立百亿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制定《天津市贯彻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推出《天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天津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可推广、可借鉴的人工智能经济“天津方案”。(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hN_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