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求职者“反向调查”企业 是毕业生求存必需之举
2022-04-20 10:34:30 来源: 羊城晚报
关注河南热线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据媒体报道,毕业季临近,浙江某高校的硕士应届生周某已陆续收到了来自多个“大厂”的入职offer。凭借着前期对各个企业所作的“背调”,在这5家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掌控之内”。如今大批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不仅不迷恋大厂的光环,甚至在面试前“反向背景调查”雇主。这成了当下的一种新现象。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压力自然也创新高。与此同时,疫情影响持续,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一增一减之下,学校为了达成预期就业率,让自己的“产品”能更加畅销,自然会用各种手段引导推介。比如包括让大学生降低身段,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还直接喊出“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已经用了20余年的口号。

就业市场艰难是现状,学校一片苦心是现实,但就业的是毕业生,不是已经距离本科毕业十多年的就业办主任,也不是院长和教授们。基层未必通向高层,踏实未必换来果实。面对企业更迭与不确定的行业趋势,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遭遇的,可能是设计复杂的陷阱或者画饼。崇拜企业是不必要的,看了公众号就投身怀抱更是可怕的。唯有作好充分的调查和衡量,不要轻易踏上一艘错船,才能避免日后跳水。

所谓“反向背调”,是求职者主动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内容、薪酬、企业文化,通过查询资料,询问师兄师姐或曾经实习过的同学,进行“摸底”。从应对笔试面试来说,只要手段合法当然就是必要的。穷尽一切可能去搜索企业的问题和答案,这不就和“考公”一样吗?至于通过天眼查、企查查了解企业的经营负债投资状况,这更是对自己负责,否则一进单位就面临破产、人员分流、被安排去大门口怎么办?试用期3个月之后就凉凉、一年就只能跳槽,学校恐怕是不管的,就业率也照样算上去。

在筛选企业方面,目前的高校机制基本不高效。大企业招聘入场宣讲,学校笑迎都来不及,基本也不会提供过滤机制和风险提醒。那么,学生问熟人、问度娘问论坛、了解企业的各种狗血、掌握HR的问题范围、了解老板偏爱甚至脾气,自然是必需之举。

毕业生的反向调查,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不是挑剔,而是求存,宁愿不去,也不要为了面子、为了家里人去错了。虽然跳槽机会大把,但是择业就和择偶一样,都是风险机会并存,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当然,调查是为了抉择,调查之后就要对应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毕竟投机取巧进去了,也可能混不下去。对大厂不要怀有幻想,对投入回报作好取舍,对未来定好节奏,不盲婚哑嫁委曲求存,这应该是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的基本素养——哪怕就业市场再不景也应如此。

责任编辑:hN_0156